太極拳內功常常給人感覺很神秘,那都是因為有的老師太保守,不肯傳授;有的人則是冇有內功,自己冇有體會,卻編出許多練法,有的多達數十種,真是誤己誤人。
其實練習太極拳內功並冇有傳說中的那麼神秘,我總結出來的太極拳內功修煉方法隻有三個步驟。
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這三個步驟是:第一步是“以身變手”,要求練習太極拳時“忘掉手,意想腰上手”;第二步是“以氣變手”,要求練太極拳時“忘掉手,丹田氣運手”;第三步是“以意變手”,要求練習太極拳時“忘掉手,意念指胯肘,勁源自上手”。
這三步功法,每個步驟練習一年,三年就能達到初步的內外相合、意氣相合。
長期修煉,不僅鍛鍊了腰腎,本固氣足,精神飽滿,獲得健體強身的功效,而且還能在體內產生一種能量。
這種物質我現在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暫時稱它為能量流。
在推手時,意念一動,這種能量流就自然而然地灌注到手上,產生巨大的力量。
太極拳是運動的哲學,是人身心運動對太極哲學的體現。
宇宙之中,小到原子粒子,大到銀河係,乃至整個宇宙,其運動形式無不呈現太極之模式。
每每立於天地間,如行雲流水運起太極拳時,恍兮惚兮,引宇宙混沌真氣於胸中,運陰陽造化之機於丹田,感天地之悠悠,悟人生之融融,實在是一大快事呀!
太極拳的功力進程分為三個境界:以身變手,以氣變手,以意變手。
以身變手,就是把腰勁(丹田功)練到手上,渾身是手。
手上絕不能用力,稍一用力,即落旁門,因為太極拳是心意所至,氣血灌輸,久練不輟,內勁蓬生。
太極拳的行拳走架的原則是:根鬆催,中通順,梢發透。
全身的虛靈之意向下鬆催,引根之反作用力上行,由腳到腰、脊、肩、肘、腕而行於手指,太極拳的意境就開始出來了。
太極拳的意境:拳勢打圓,肢體鬆透,意念輕運,勁道通暢,神清氣爽,其樂無窮。
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太極拳的“西兩撥千斤”、“借力打力”等招式都是需要太極拳內功轉化的,所以練好太極拳內功對於太極拳的練習至關重要。
下麵是對於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的敘述,領架與運襠是太極拳內功的主要手法。
一、領架太極拳內功之修煉法,這對我們練太極拳者都十分重要。
究竟太極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煉,誰都講不清楚。
對這種博大精深的學問,數百年來,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了。
有人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其實“十年”並不算太長,如果冇有掌握太極拳的正確修煉方法,就算是練幾十年也出不了門。
我想關鍵是方法,所謂“引門入路須口授,功夫無息發自修”。
這兩句名言,道出了練功的要旨。
有人說古人功夫好,今人理論好。
其言確實。
自楊家的楊露禪,人稱楊無敵,馳騁天下無敵手。
吳式的吳全佑、吳鑑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佘武功獨厚。
趙堡傳人張彥,獨闖少林寺,三進三出無人能擋,人稱“神手張彥”,並非虛言。
古代太極拳各家都有過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傳人中頗有軼聞詳述,這裡不贅。
這些功夫皆來自真傳和苦練,冇有什麼捷徑。
首先要有正確的練法,也就是引路入門的口授方法。
所謂“領架”即是學練老師的架子,領悟架式的真諦。
架子正確與否關係到太極拳的質量。
如不得太極拳之神形,則練一輩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
當然鍛鍊身體,活動筋骨,還是可以的,這叫普及太極拳。
若想精其技,趨大成者,非得老師拳架之神形不可。
效能形動而神靜,意會而勢靈。
練太極拳練的就是神、氣、形三者,三者為太極拳之含金量。
“神者能輕靈,氣者有剛柔,形者可縱橫。”
登此門堂者,方許為初成。
所以學練老師的架子,這隻是邁出第一步,如何走架運作,這裡不妨作一些比喻。
我們要知道,一個襠是二個胯的組合,當我們在走架、推手時,兩個胯的左旋右轉,它的運作不完全相同,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
例如金剛的最後一個動作,在搗捶時它是前後上下的旋轉,也是由襠胯的組合來完成。
所以兩個胯並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整個襠胯的運作,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千變萬化,我們把它叫作變襠。
二、運襠練太極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練“襠”。
尤其趙堡太極拳襠是內勁的關鍵。
太極拳活與不活,全在於襠的運作。
襠不活,動作必然呆滯。
襠胯是太極拳的天機。
所謂“天機”者,玄機關竅之意,凡動作變化全憑於此。
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
所以學練趙堡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襠。
“襠”是天機玄竅,冇有襠的運作,就不存在趙堡太極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
為了使練太極拳者有所啟迪,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極,克隆某一個太極大師的拳架,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處,其中道理,亦包括於如何運襠,如何駕馭與全身之動作,能觀微而達其精者。
襠跨在太極拳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如何運作,很難用言語來表達。
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太極拳襠胯的作用。
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離開了手,就不存在戲文了。
我想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餘練功幾十年深感“以襠代手”的重要性。
練趙堡太極拳如何“運襠”不可不知太極拳高手鄭老師,他之運襠極為精微,雖有若無,顯於見微。
為什麼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顯於形,所以若有若無,使對方不知其深淺,未能知其變化,深藏不露,適於靈變。
否則的話,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泄於火機,亦非高人之所為也。
太極拳襠胯之運作還有一種聯想的比喻,它就是像是手錶中的一種叫“鉈飛輪”又曰“鬼推磨”的擺輪。
大家都知道擺輪是手錶的基本動力,它是一種不固定擺輪的旋轉,它是手錶保持平衡運轉的動力,且精確無誤。
它與普通手錶的擺輪不一樣,普通擺輪通過一根軸承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走動,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和擺輪本身的重量,造成軸位變化,從而出現速度和走時的偏差。
隻有像“鉈飛輪”那樣,擺輪不固定在同一個位置上的時候才能抵消偏差。
這對太極拳來講,它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襠即由兩個胯組成,在一箇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是太極拳運作源泉,是陰陽變化之樞紐,動靜開合,虛實變幻之襠機。
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
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
使之“聚而鼓盪,狀若璿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
由外到內,由內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梁。
當然也適用於其他門派的太極拳種。
餘也曾試著操練過,其理一貫,一通百通,隻是各人重視的程度不同而己。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
兩腳著地滾湧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釦環。
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秘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
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西大節,左右各二節,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功夫全在胯間。
點擊彈出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