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傳統祭祀裡一般會比較重視上帝和各種自然神,然而上帝和各種自然神喜怒無常,變幻莫測,祭祀起來太浪費感情。
再加上商王本人不太容易控製對上帝和自然神的祭祀,所以商代晚期改革裡還有一項內容就是弱化對上帝和自然神祭祀,強化對商王首係祖先的祭祀。
這種變化在祖甲時代甚至更早的武丁時代就開始出現了,到了帝乙帝辛時代,這個變化過程進行到了**。
商人把帝和祖合併到一起了,具體的表現之一就是去世的先王會被稱為“帝”。
從此不再有不受商王控製的上帝存在,對於商王來說,上帝就是祖先,祖先就是上帝。
商王本人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掌握了祭祀權,也獨享祖先的保佑,商朝的王權得到了空前的強化。
而另一方麵,帝祖合流也顯示出一種觀念上的演變趨勢,在過去,人們的心目中的世界是以神為中心,所以人們隻能毫無保留的相信神並通過祭祀展示自己的虔誠,才能獲得比較穩定的生活。
現在,人們心目中的世界是以人為中心,所以不靠譜的神就可以將其拋棄,跟子孫後代心連心的首係祖先才值得祭祀。
這是一次觀念上的重要進步,但是問題也是存在的帝祖合流作為殷商王朝的新製度隻對商王本人有利,作為商王實行統治的重要合作夥伴,舊人貴族們既失去了祭祀工作的主導權,又失去了上帝的保佑,地位和權利都在被剝奪和打擊。
商王與舊人貴族之間的矛盾可能會越來越深,而舊人貴族們那保守的思維體係一時之間轉不過來彎。
需要一個上帝的替代品,一個跟商王首係祖先不發生關係的,對待眾生萬物完全公平的超自然力量。
於是周人開始把自己的天和商人的帝混淆並綁定在一起,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周人的營銷很成功,畢竟後來的殷商舊人貴族們並不怎麼排斥周人提出的天命理論。
而除了帝祖合流以外,可能是為了區分天乾字相同的不同先王,帝乙帝辛時期還出現了一種乍看上去類似諡號的東西。
比如之前被稱為西祖丁或小丁的第二十二任商王開始被稱為武丁,第二十六任商王被稱為康丁或康祖丁,被雷劈死的第二十七任商王被稱為武乙或武祖乙。
第二十八任商王被稱為文丁或文武丁,而最高階的稱呼是帝乙去世之後會被後人稱為文武帝或文武帝乙,又文又武又能和上帝綁定在一起,應該能看出來此時的王權己經強化到了不可撼動的地步。
以上就是殷商晚期以祭祀為核心的大規模內部關係調整,而除了內部關係以外,殷商王朝在這一時期的外部局勢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竹書紀年說,西伯昌在帝乙二年起兵征討商朝(帝乙處殷,二年,周人伐商——《古本竹書紀年》),但是冇有說明具體原因,經曆與結果。
點擊彈出菜單